刘小勇 陈 晓 戴向前 李宛华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2025年1月,水利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35年,基本建成“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近年来,各地全面部署、全力推动幸福河湖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将河湖生态效益转化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厚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文在理论层面分析了幸福河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在实践层面梳理总结了典型地区以幸福河湖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幸福河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具有内在联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和高质量发展,有多个维度的内在契合点。
(一)造福人民是幸福河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高度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是持续增加人民群众期盼的优美生态环境产品供给,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幸福河湖建设通过改善河湖生态、保障水资源安全、促进绿色经济转型、传承弘扬优秀水文化,系统性解决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生态短板问题,直接回应群众对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的需求,实现生态?;び朊裆l淼乃靥嵘?,和高质量发展价值导向具有内在一致性。
(二)人与河湖和谐共生是幸福河湖建设本质特征,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高度契合
人与自然和谐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幸福河湖建设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以提升河湖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通过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强化河湖自然岸线?;?、修复重要物种栖息地,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人与河湖和谐共生,实现和高质量发展同题共答。通过推进幸福河湖,全面提升河湖系统的生态支撑功能、资源供给功能、文化承载功能,带动形成以江河为轴的空间发展格局和绿色生态廊道,为实现以绿色为主基调的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ㄈ昂影逗獭笔切腋:雍ㄉ璧氖滓勘?,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高度契合
高水平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党中央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战略层面做出的重大部署。江河湖泊是降雨径流汇集、流动和贮存的物理空间,具有行洪蓄洪功能。完善河湖防洪工程体系、预测预报预警体系,提升防洪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减轻洪涝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幸福河湖建设的首要目标,也是高水平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幸福河湖建设要补齐防洪排涝基础设施短板,健全防汛抢险应急救灾机制,恢复河流空间,提高防洪排涝标准,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线,以江河安澜保障人民幸福安康。
?。ㄋ模┬腋:雍ㄉ璐躺捣⒄?,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导向高度契合
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幸福河湖建设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以江河为轴,统筹流域与区域,统筹河湖资源?;び肜茫季秩斯ぶ悄?、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健康服务等新业态,打造沿河环湖绿色低碳产业带,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推进“河湖+”产业融合,发展绿色航运、生态渔业、水上运动等项目,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幸福河湖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已有实践探索
近年来,水利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积极推进幸福河湖建设。2022年以来,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在全国遴选62条(个)河湖,实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地方各级河湖长牵头抓总,积极开展幸福河湖建设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ㄒ唬┖菔幸运?,探索全域绿色发展模式
湖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破解高质量发展中的矛盾,坚持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创新“两山”转化体制机制,以绿为先。在全国率先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价值转化实现路径技术导则》《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影响评估技术规范》《水利工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湖州市全域推进两山银行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构建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二是积极拓展河湖价值功能,以绿生金。将河湖打造成为集休闲、文化、旅游、交通为一体的开放空间,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ぁ0布ü菩信┐寮迳教了庥盟ǜ母?,盘活“沉睡”的山塘资源,谋划打造浒溪绿水经济带,发展水旅游特色经济,成功吸引35个旅游休闲项目落地,总投资超350亿元,年接待游客超250万人次。三是塑造绿色发展均衡态势,以绿惠民。始终把水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打造水美乡村,全市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接近95%;以滨水景观为节点,开发大批滨湖度假高端旅游产品,全市滨河行政村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50万元。
?。ǘ┏啥际幸运剑茉炻躺乱堤?/div>
成都市实施以“蓉水”“融岸”“荣城”为核心的天府“蓝网”建设,深度融合发展文体商旅新兴业态,以幸福河湖建设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一是培育旅游+多产业融合型新业态。围绕“郊野段抱水促发展、城市段拥水建公园、新区段退水护岸线”思路,打造“夜游锦江”、大川巷等一批休闲旅游新名片和旅游街区示范段,开发“乡村夜间经济”,把“日间游”向“夜间游”延伸,激发河湖治理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效益和价值。二是打造文化传承型新业态。充分挖掘水文化、农耕文化等主题旅游产品,将临水闲置房、老院子资源与合作社联营共建,植入传统文化,打造文化创客聚落。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吸引产业项目,建设特色文创项目集群,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滨水经济带。三是探索资源利用型新业态。试点生态碳汇交易,核算可交易碳汇量,撬动开发碳减排项目。探索河湖周边宅基地使用权自愿有偿退出与利用,盘活宅基地发展旅游产业。创新种植模式,划分对外开放种植基地,有偿打理游客“认领田地”,提升绿色经济效益,实现水美促民富。
?。ㄈ┕阒菔心细诤右运觯衬艹鞘新躺⒄?/div>
南岗河是粤港澳大湾区“小而全、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的幸福河流,探索形成了与城市化相融合的河流治理保护模式,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一是以河流为载体,传承优秀水文化。深入挖掘、传承流域文化资源,打造“段段有文化,道道有特色”的水文化系统。长平段利用山水自然形态,恢复“鸢飞鱼跃,山高水长”的岭南山水意境;文教园区段将岭南书院文化与河滩景观相融合,打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滨水休闲空间;河口的龙舟文化体育公园,成为开展龙舟赛事、传承龙舟文化的平台。二是以碧道为纽带,促进水岸经济蓬勃发展。串联沿线优良自然资源、文旅资源和特色节点,重塑河滨生态空间,建成“通山达?!钡拇春颖豕埃蛟烨姿教?4处,打通20多公里沿河慢行系统,增加驿站等公共服务设施,融入传统文化、生态科普教育等元素,为更多群众提供亲近大自然的幸福体验,同时,有力带动了假日经济、休闲经济发展。三是以环境为优势,加速产业人才聚集。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南岗河流域独特发展优势,吸引了众多人才,聚集了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黄埔实验室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2022年,南岗河流域四上企业达到1300多家,比2019年增加104%,所在的科学城成为广州东部最具活力的科技创新带。
三、幸福河湖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就加快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打造群众家门口的“诗和远方”,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ㄒ唬┘忧慷ゲ隳被菇ㄒ院雍滴奥雎纭钡母咧柿糠⒄垢窬?;
?。ǘ┣炕低持卫?,持续修复维护河湖生态系统良好功能;
(三)做好资源转化,打造沿河环湖绿色发展产业廊道;
?。ㄋ模┤媲炕U?,构建完善幸福河湖建设长效机制。